果戈里大街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和"新城市规划"的实施,围绕市中心喇嘛台广场周边拉起了街基,果戈里大街出现了雏形。1902年,秋林公司为扩大经营,将位于香坊的分公司迁至南岗大直街与果戈里大街交汇处,并盖起了楼房,从此,围绕秋林公司左右兴起多家俄国人的商号、药店等。果戈里大街也逐渐开始夯实和扩展。
果戈里大街原名新商务街、果戈里街。1925年改为义州街。它位于南岗区中部,南起文昌街,北至一曼街,全长2 642米,原为方石路,1987年改铺柏油路面,车行道宽12~2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4米,步道板铺装,为市一类街路。1958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题词"奋斗"而改称为奋斗路。2003年9月28日改称果戈里大街。
2003年6月,市政府关于《奋斗路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规划方案》的出台,主要是依托果戈里大街地域优势,打造俄罗斯风情。说到地域优势,果戈里大街的周边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因为这里是一条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情调的大街。果戈里大街的南侧有建于1904年的东清铁路中央医院(现哈铁中心医院),占地8万多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俄式建筑成群,医院的办公楼、门诊部、附属房及中央电话局,这些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群体,在绿荫的衬托下,构成了一派远东亚细亚的田园风光。给人以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现哈铁医院办公楼是原中央电话局,建于1907年,该建筑为中世纪寨堡式外形、尖顶尖券,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建筑风格。顺街上行便是哈尔滨铁路客运段和建于1908年的"敖连特"电影院(现和平电影院),这座具有文艺复兴和歌特式尖顶尖券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是我国国土上最早的电影院。在它的对面是建于1925年的"基干特"电影院(现为亚细亚电影院),具有古希腊科林斯柱式控制构图,高大的廊柱托起装饰的山花,是典型的古典复兴式建筑。位于果戈里大街中心的秋林公司,这栋竣工于1908年的俄人开办的跨国公司,是反映新运动思潮的建筑。其公司声誉和经营特点名扬中外,经久不衰。在果戈里大街南侧的花园小学校原为日本总领事馆。对面是领事馆的官邸,现为省外事办公室,是栋博采众长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外部端庄高贵,内部装饰典雅华丽,堪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在沿街两侧众多的异国情调的建筑群体中,当属建于1912年的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最为突出,最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该教堂位于士课街与革新街交口处,设计师为俄国人尤?符?斯米尔诺夫,教堂本身为巴洛克风格,结构复杂,线角丰富,红白相间,钟楼上冠戴小穹顶的帐蓬顶与主体上部的洋葱头顶前呼后应,相得益彰,别有一番神韵。该建筑除木制教堂老化被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2000年教堂周边被进行了环境改造,建成广场,成为市内休闲的好去处。
果戈里大街另一个优势是有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商品民间贸易街区,主要经营来自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有皮毛、日用品、工艺品、服装及军用品等。外地游客来哈到这里购物,买上几种俄罗斯的小商品,如套娃、望远镜及服饰等,留作纪念,馈赠亲友。
就是因为有此地缘、亲缘、情缘的优势,这独一无二的特色经济,定会带来潜在的商机。为此,当地政府大手笔的规划使果戈里大街提档升级,建设真正意义的俄罗斯风情一条街,"两点一条带"的风景线展现在游客的面前。
一个点是扩建天主教堂新广场。阿列克谢耶夫天主教堂改建于1926年,这是一座外型保存完好的俄罗斯巴洛克教堂,现有广场面积3 200余平方米。这次改造是继2000年一期的延伸,广场面积增加3 000平方米,将广场扩展到果戈里大街,总面积达6 200平方米。借鉴欧洲新建教堂广场的特点,在广场一角建一个欧式钟楼,与主教堂遥相呼应,同时在东北角建一处欧式灯光长廊,夜幕降临之际,华灯四射,成为果戈里大街上一道亮丽的广场景观。
另一个点是打造俄罗斯河园,在现有俄罗斯民贸交易街区的基础上,通过在奋斗桥南岸及马家沟河体中兴建多处水体景观,修建大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辟建具有风格各异的酒吧供游人休闲观光。河道两岸楼体立面全部进行了整饰,河园周围将建体现人文内涵的文化雕塑和俄罗斯风格的柱廊、亭子等。同时将光芒街人行桥扩建成玉湾梁车行桥,桥头采用欧式城堡式设计方案。加之沿马家沟河边的儿童公园,城堡式的童话乐园,轰鸣的儿童铁路小火车,将这里勾勒成一幅俄罗斯河园景观图。
"一条带"是果戈里大街上的综合改造,将有老"摩电"驶进长街,哈尔滨有轨电车始于1927年10月,最早就行驶在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之间,1987年拆除,退出历史舞台。据悉,世界上有很多大都市都保留了各具特色的有轨电车,如墨尔本、苏黎世等,中国的大连、长春、香港等地也保留了一段有轨电车。为了展现历史岁月,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结,哈尔滨的有轨电车再现果戈里大街上,让人们重温"老镜头",再现旧风情。另外果戈里大街还大胆地挺进和延伸"吧文化",果戈里大街有多家酒吧、网吧,具有进一步延伸"吧文化"的基础,借鉴北京三里屯、上海茂名路、巨鹿路的成功经验,将这里建成"吧文化"一条街。对各店铺面均采用大隔离窗,用凸凹的方式进行统一规划,达到露天商业厅台和商业厅堂相联接的效果。建设成有酒吧、餐吧、网吧、茶吧、迪吧、书吧、歌吧、画吧等吧文化长廊,让健康的吧文化走进市场,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
一条带的改造除了对楼体、道路的整体修饰外,同时在彩化、绿化上也费尽功夫。街路局部花钵、花器将体现欧洲风情的精品,街两侧电杆线路全部下落,采取互动式、点缀式铺设具有欧洲风格的150个大型景观灯,整条街路配置了庭院灯、水体灯、栅栏灯等辅助灯饰,同时配以楼体射灯,形成参差错落的五彩缤纷的灯饰景观大道。
改造后的果戈里大街成了一条文化名街,道路两侧为现代马蹄石,每隔一段镶嵌一块刻有黑龙江历史文化名人名典,名歌名曲和名著的大理石石板,以展示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和底蕴。
2003年6月,市政府关于《奋斗路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规划方案》的出台,主要是依托果戈里大街地域优势,打造俄罗斯风情。说到地域优势,果戈里大街的周边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因为这里是一条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情调的大街。果戈里大街的南侧有建于1904年的东清铁路中央医院(现哈铁中心医院),占地8万多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俄式建筑成群,医院的办公楼、门诊部、附属房及中央电话局,这些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群体,在绿荫的衬托下,构成了一派远东亚细亚的田园风光。给人以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现哈铁医院办公楼是原中央电话局,建于1907年,该建筑为中世纪寨堡式外形、尖顶尖券,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建筑风格。顺街上行便是哈尔滨铁路客运段和建于1908年的"敖连特"电影院(现和平电影院),这座具有文艺复兴和歌特式尖顶尖券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是我国国土上最早的电影院。在它的对面是建于1925年的"基干特"电影院(现为亚细亚电影院),具有古希腊科林斯柱式控制构图,高大的廊柱托起装饰的山花,是典型的古典复兴式建筑。位于果戈里大街中心的秋林公司,这栋竣工于1908年的俄人开办的跨国公司,是反映新运动思潮的建筑。其公司声誉和经营特点名扬中外,经久不衰。在果戈里大街南侧的花园小学校原为日本总领事馆。对面是领事馆的官邸,现为省外事办公室,是栋博采众长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外部端庄高贵,内部装饰典雅华丽,堪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在沿街两侧众多的异国情调的建筑群体中,当属建于1912年的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最为突出,最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该教堂位于士课街与革新街交口处,设计师为俄国人尤?符?斯米尔诺夫,教堂本身为巴洛克风格,结构复杂,线角丰富,红白相间,钟楼上冠戴小穹顶的帐蓬顶与主体上部的洋葱头顶前呼后应,相得益彰,别有一番神韵。该建筑除木制教堂老化被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2000年教堂周边被进行了环境改造,建成广场,成为市内休闲的好去处。
果戈里大街另一个优势是有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商品民间贸易街区,主要经营来自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有皮毛、日用品、工艺品、服装及军用品等。外地游客来哈到这里购物,买上几种俄罗斯的小商品,如套娃、望远镜及服饰等,留作纪念,馈赠亲友。
就是因为有此地缘、亲缘、情缘的优势,这独一无二的特色经济,定会带来潜在的商机。为此,当地政府大手笔的规划使果戈里大街提档升级,建设真正意义的俄罗斯风情一条街,"两点一条带"的风景线展现在游客的面前。
一个点是扩建天主教堂新广场。阿列克谢耶夫天主教堂改建于1926年,这是一座外型保存完好的俄罗斯巴洛克教堂,现有广场面积3 200余平方米。这次改造是继2000年一期的延伸,广场面积增加3 000平方米,将广场扩展到果戈里大街,总面积达6 200平方米。借鉴欧洲新建教堂广场的特点,在广场一角建一个欧式钟楼,与主教堂遥相呼应,同时在东北角建一处欧式灯光长廊,夜幕降临之际,华灯四射,成为果戈里大街上一道亮丽的广场景观。
另一个点是打造俄罗斯河园,在现有俄罗斯民贸交易街区的基础上,通过在奋斗桥南岸及马家沟河体中兴建多处水体景观,修建大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辟建具有风格各异的酒吧供游人休闲观光。河道两岸楼体立面全部进行了整饰,河园周围将建体现人文内涵的文化雕塑和俄罗斯风格的柱廊、亭子等。同时将光芒街人行桥扩建成玉湾梁车行桥,桥头采用欧式城堡式设计方案。加之沿马家沟河边的儿童公园,城堡式的童话乐园,轰鸣的儿童铁路小火车,将这里勾勒成一幅俄罗斯河园景观图。
"一条带"是果戈里大街上的综合改造,将有老"摩电"驶进长街,哈尔滨有轨电车始于1927年10月,最早就行驶在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之间,1987年拆除,退出历史舞台。据悉,世界上有很多大都市都保留了各具特色的有轨电车,如墨尔本、苏黎世等,中国的大连、长春、香港等地也保留了一段有轨电车。为了展现历史岁月,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结,哈尔滨的有轨电车再现果戈里大街上,让人们重温"老镜头",再现旧风情。另外果戈里大街还大胆地挺进和延伸"吧文化",果戈里大街有多家酒吧、网吧,具有进一步延伸"吧文化"的基础,借鉴北京三里屯、上海茂名路、巨鹿路的成功经验,将这里建成"吧文化"一条街。对各店铺面均采用大隔离窗,用凸凹的方式进行统一规划,达到露天商业厅台和商业厅堂相联接的效果。建设成有酒吧、餐吧、网吧、茶吧、迪吧、书吧、歌吧、画吧等吧文化长廊,让健康的吧文化走进市场,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
一条带的改造除了对楼体、道路的整体修饰外,同时在彩化、绿化上也费尽功夫。街路局部花钵、花器将体现欧洲风情的精品,街两侧电杆线路全部下落,采取互动式、点缀式铺设具有欧洲风格的150个大型景观灯,整条街路配置了庭院灯、水体灯、栅栏灯等辅助灯饰,同时配以楼体射灯,形成参差错落的五彩缤纷的灯饰景观大道。
改造后的果戈里大街成了一条文化名街,道路两侧为现代马蹄石,每隔一段镶嵌一块刻有黑龙江历史文化名人名典,名歌名曲和名著的大理石石板,以展示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和底蕴。